星启帆自闭症康复寄宿学校
XINGQIFANZIBIZHENGXUEXIAO
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
自闭症儿童的社交互动频率提升:增加交流
来源: | 作者:星启帆(星贝育园)自闭症康复中心 | 发布时间: 8天前 | 6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有一群充满耐心与智慧的老师,她们用 CBM 干预法,为全托在这里的自闭症孩子点亮社交互动的 “小太阳”。


刚来到星贝育园的孩子,大多对他人的存在 “视而不见”,更别说主动互动。老师们就像温暖的引路人,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若孩子喜欢小汽车,老师就拿着色彩鲜艳的玩具车,在孩子面前轻轻滑动,嘴里发出 “呜呜” 的声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的目光短暂停留时,老师马上微笑着看向孩子,用温柔的语气说:“宝宝看,小车来啦!” 通过一次次这样简单又充满爱意的互动,在孩子与外界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课堂上,老师们精心设计了丰富多样的互动活动。在 “传玩偶” 游戏里,老师抱着孩子们围成一圈,把可爱的小熊玩偶递给身边的孩子,同时说:“请把小熊传给旁边的小朋友哦!” 一开始,有的孩子可能会紧紧抱着玩偶不松手,老师不会着急,而是蹲下来,耐心地说:“宝宝先拿着没关系,等会儿我们一起把小熊送到下一个小朋友手里,好不好?” 慢慢地,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始尝试传递玩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逐渐学会关注他人的动作和需求。


除了游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也都是社交互动的好机会。用餐前,老师会带着孩子们排队洗手,边洗边引导:“我们排好队,一个一个来,小手搓一搓,洗得干干净净吃饭香!” 孩子们在排队过程中,感受着彼此的距离,学会等待。午睡起床后,老师还会教孩子们互相帮忙整理衣服,“宝宝,帮旁边的小伙伴拉一下拉链,他会很开心的!”


在星贝育园全托的日子里,孩子们每天都沉浸在这样充满爱的互动场景中。从最初的躲避他人,到能主动递出玩具;从不敢对视,到能笑着和老师、小伙伴打招呼,孩子们的社交互动频率在 CBM 干预法和老师们的用心引导下,一点一点地提升。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在属于自己的节奏里,慢慢打开社交的大门,拥抱温暖而美好的社交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