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启帆自闭症康复寄宿学校
XINGQIFANZIBIZHENGXUEXIAO
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
把自闭症孩子养成 “普通人”,这条路走得太苦了!
来源: | 作者:星启帆(星贝育园)自闭症康复中心 | 发布时间: 5天前 | 5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孩子第一次主动说出 “妈妈”,蹲在走廊记录训练数据的年轻老师悄悄抹了把眼泪。在广州的一所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里,这样充满希望的瞬间,每天都在发生。对于那些被称作 “星星的孩子” 的自闭症患者而言,从独自闪烁的孤独星球,到融入正常生活的平凡轨道,这条路布满荆棘,却也处处生长着希望的嫩芽。

初次踏入学校时,很多孩子连眼神对视都无法完成。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人的呼唤充耳不闻,对陌生环境的变化表现出强烈抗拒。学校深知,改变需要从建立安全感开始。老师们放弃强硬的训练方式,转而用柔软的棉布包裹孩子常握的玩具,让熟悉的触感成为他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将训练室的灯光调至柔和的暖色调,减少视觉刺激带来的不安。

学校为每个孩子制定了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从最基础的生活技能开始,教孩子穿衣、洗漱、吃饭。这些对普通人来说轻而易举的事,对自闭症孩子而言,却需要成百上千次的重复练习。老师握着孩子的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示范,从解开衣扣到拉上拉链,每一个细节都耐心指导。有的孩子因为不适应触摸而激烈反抗,老师就先隔着薄毛巾引导,等孩子逐渐接受后,再慢慢尝试直接接触。

社交能力的培养更是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学校设计了模拟社交场景,用逼真的道具搭建家庭、学校等环境。老师们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简单的对话和互动,引导孩子学习如何打招呼、如何回应他人的问题。起初,孩子们只是机械地重复语句,没有任何情感交流,但老师们从不气馁,一遍又一遍地示范,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改变悄然发生。曾经抗拒与人接触的孩子,开始愿意坐在老师身边,听老师讲故事;总是独自玩耍的孩子,能在引导下和小伙伴们进行简单的合作游戏。这些看似微小的进步,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

学校的寄宿制管理模式,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在这里,孩子们从起床、洗漱到休息,都有规律的作息安排。老师们既是训练者,也是生活中的守护者,时刻关注着孩子的情绪变化和需求。晚上,当孩子因为陌生环境难以入睡时,老师会轻轻拍着他们,哼着轻柔的摇篮曲,直到孩子安然入梦。

从 “星星的孩子” 到普通人的路,或许没有明确的终点,但在这所学校里,每一个孩子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他们用自己的节奏,跨越重重障碍,努力拥抱属于自己的平凡生活。这条路或许漫长,但只要有专业的引导和温暖的陪伴,终会看到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