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场所,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有的孩子走路时目光紧盯着地面,刻意避开地砖中间,一定要踩着地砖缝前行,一旦被打断就会情绪崩溃。这种看似 “强迫症” 的行为,背后实则是自闭症儿童安全感缺失的表现。在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老师们对孩子们的这类行为有着深刻的洞察,并不断探索有效的引导方法。
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与常人不同,他们往往对秩序和规律有着强烈的需求。地砖缝整齐的线条和固定的排列,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可预测性。在他们眼中,沿着地砖缝行走,就像遵循着一套固定的规则,能让他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找到一丝掌控感。而一旦偏离这条 “路线”,打破了心中预设的秩序,就如同生活失控,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不安和焦虑。学校里曾有个孩子,在被同学不小心拉离地砖缝后,瞬间哭闹不止,怎么安抚都无法平静,直到重新回到 “正确” 的路线上,情绪才逐渐缓和。
为了帮助孩子们缓解这种因安全感缺失而产生的特殊行为,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从校园环境改造入手。学校在校园的走廊、活动区域铺设了带有彩色线条的地砖,这些线条有的笔直,有的蜿蜒,构成了不同的 “路线图”。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线条行走,既满足了他们对秩序和规律的需求,又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减少行为的刻板性。同时,在地面上还设置了一些有趣的图案标识,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尝试不同的行走方式。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老师们也会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感和灵活性。例如设计 “寻宝游戏”,将小贴纸或小玩具藏在校园的不同角落,孩子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提示寻找,过程中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路线。刚开始,有些孩子可能会抗拒,但在老师的耐心引导和鼓励下,他们会慢慢放下对固定行走方式的执着,体验探索新路径的乐趣。此外,学校还会开展团体协作游戏,让孩子们手拉手一起行走,在相互的陪伴和支持中,逐渐减少对特定行走方式的依赖。
在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每一个孩子的特殊行为都被温柔以待。通过对环境的精心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及家校之间的紧密配合,学校正帮助孩子们在充满爱与理解的环境中,逐渐填补内心的安全感缺口,勇敢地迈出探索世界的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