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自闭症孩子存在沟通障碍,说话晚、不愿开口,或是不理解别人话语,常常让家长焦虑又无助。在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老师们用CBM干预法总结出不少实用策略,帮助孩子慢慢突破沟通困境 。
在日常相处中,老师们会把生活场景变成沟通课堂。比如吃饭时,老师拿着勺子在孩子面前慢慢说“勺—子”,再轻轻把勺子放到孩子手里,同时重复发音;递水杯时,边说“水—喝—水”,边把水杯往孩子嘴边轻轻送,通过不断重复具体词汇和动作,帮助孩子建立语言与事物、行为的联系。
为了调动孩子的沟通意愿,老师们还会巧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要是孩子喜欢小汽车,老师就拿着玩具车故意“卡壳”:“车……车要……” 留出空白等孩子接话;或者把车藏起来,问“车呢?在哪里?” 引导孩子用语言或手势表达需求。一旦孩子有回应,哪怕只是简单的一个字,老师都会立刻笑着表扬,再奖励一颗小贴纸,让孩子感受到沟通带来的积极反馈。
针对理解能力较弱的孩子,老师会简化语言,用短句和简单词汇交流,说话时还会配合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比如要孩子拿红色积木,老师会一边指着积木,一边大声说“红—色—积木”,同时做出伸手拿的动作,帮助孩子理解指令。
小组活动也是提升沟通能力的好机会。老师组织画画时,会握着孩子的手,引导他们对旁边的小朋友说“借—蜡—笔”;玩传球游戏,带着孩子说“给—你”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练习了语言表达,还慢慢学会关注他人,理解简单的社交互动。
家长在家也能参考这些方法。多创造类似的互动场景,保持耐心反复引导,别强迫孩子立刻回应。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就及时给予鼓励。只要坚持用合适的方法,自闭症孩子也能慢慢打开沟通的“小窗户”,和世界“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