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新老师初次与自闭症儿童见面,热情地打招呼,孩子们却表现出困惑、无回应甚至逃避的行为。这一现象看似简单,背后却蕴含着自闭症儿童复杂的认知和行为特点。
自闭症儿童在社交互动方面存在显著障碍,打招呼这一在常人看来再自然不过的行为,对他们来说却充满了挑战。当新老师面带微笑,挥手并说 “你好” 时,自闭症儿童可能无法理解这一系列动作和语言所代表的社交意义。他们往往难以解读他人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以及语气语调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图。对于新老师的友好表示,他们可能只是将其视为一些毫无关联的视觉和听觉刺激,无法将其整合为一个有意义的社交信号。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自闭症儿童的思维较为刻板和具象,他们习惯遵循固定的模式和常规。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可能已经形成了一套特定的互动方式和行为模式。新老师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常规,新的打招呼方式与他们以往所习惯的互动方式不同,这使得他们感到无所适从,进而产生困惑。例如,他们可能习惯了某位熟悉老师特定的问候动作或语言,当新老师以不同的方式打招呼时,他们就难以理解和回应。
此外,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分配也与常人不同。他们可能难以同时关注到新老师的多个方面,如面部表情、声音、肢体动作等。在面对新老师的打招呼时,他们可能只关注到其中某一个细节,比如老师衣服上的一个图案,而忽略了老师打招呼的整体行为。这也导致他们无法正确理解和回应老师的友好表示。
针对这一现象,在星贝育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帮助自闭症儿童理解和适应新老师的打招呼行为。首先,我们会提前向新老师介绍每个孩子的特点和习惯,让老师尽量采用孩子们熟悉的方式进行打招呼,逐渐建立起联系。例如,如果某个孩子对拍手这个动作比较敏感,老师可以在打招呼时结合拍手的动作,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其次,我们会通过情景模拟和社交故事等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打招呼的含义和目的。我们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绘本或动画,展示不同场景下人们打招呼的方式和意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社交技能。同时,在日常活动中,我们也会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与新老师进行互动,逐渐熟悉新老师的风格和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和适应能力都不同,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当孩子出现困惑或无回应时,我们要以温和的方式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尝试回应。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强化,帮助他们逐渐掌握打招呼这一重要的社交技能。
在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我们致力于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通过深入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他们克服社交障碍,更好地融入社会。